“今年桃果長勢不錯,我想明年加大投資力度,增加更多收入……”日前,在金鄉(xiāng)縣霄云鎮(zhèn)張華樓村的桃園里,望著一片片桃樹林碩果累累,村民張德奎喜笑顏開。在金鄉(xiāng)縣京信合作社,像張德奎這樣的農戶還有不少。合作社為改變大蒜、棉花種植單一的模式,在全縣推廣栽培“京信紅”冰桃,通過提供借款扶持、提供就業(yè)崗位等渠道,帶領當?shù)卮迕褡呱现赂恢贰?/p>
合作社+貧困戶,帶動農戶增收
在金鄉(xiāng)縣霄云鎮(zhèn)張華樓村的桃園里,誘人的桃子掛滿枝頭,果農們正忙著分揀桃子,等待客商收購裝車,運往全國各地,現(xiàn)場彌漫著喜悅的氛圍,村民張德奎就是其中一位。
2014年初,家住張華樓村的張德奎加入京信合作社,看到當?shù)匕l(fā)展桃產業(yè)的前景較為可觀,他率先示范種植了5畝。“往年都是種些普通的農作物,遇到行情不好一年下來賺不到什么錢。”張德奎說,合作社推廣種植晚桃,并給出了眾多福利。剪枝、施肥、噴藥、澆水、除草……今年,在合作社的全程技術指導下,張德奎的桃子喜獲豐收。
“合作社的技術指導、統(tǒng)一管理,比自己種省心多了。”張德奎算了一筆賬,5畝的果樹能產上2萬余斤桃子,只要管理到位,每年就能有五六萬的收入保障。“自從加入合作社,我覺得日子終于過得松快點了,比外出打工強多了。”張德奎揮著手里的鋤頭笑著說。如今,在他的示范帶動下,村民仿佛嗅到了商機,紛紛開始種植桃果。
為改變大蒜棉花種植單一的模式,幫助村民解決難題,京信合作社在全縣推廣栽培“京信紅”冰桃和“京信紅”朝天椒,并設立*扶貧資金,用于貧困戶種苗采購、農資采購、技術服務等。農戶引進項目后,企業(yè)提供果苗,并無償提供技術服務,售后有保障。“對于貧困戶種植的辣椒、桃果,合作社將按照高于市場價進行回收,銷售不成問題。*一項,貧困農戶比原來多增加收入9%以上。”京信合作社總經理劉青峰說,目前,全縣共幫扶貧困社員600余戶。
創(chuàng)新電商扶貧模式,貧困戶家門口能就業(yè)
京信合作社倉儲物流中心也一片熱鬧的景象。每到收獲的季節(jié),部分附近村莊的貧困戶都會扎堆至此,嬉笑中把摘下的果子按大小、品相分類裝箱,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。家住金鄉(xiāng)縣化雨鎮(zhèn)蘇坑村的李合平,正忙著將桃果裝箱。妻子因病去世,全家僅靠他一人打零工賺的錢生活。了解到李合平家中情況后,合作社為他提供季節(jié)性崗位。每到桃果、大蒜收儲時節(jié),李合平就到社里打工。
“平均一年能在社里工作3個月,*工資平均200元左右,年收入2萬元不成問題。”時間久了,李合平便成了領隊“小老板”,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改善。對李合平來說,這個工作著實讓他踏實不少。“感謝京信合作社,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(yè)。”
為幫助更多貧困戶,京信合作社實施“就業(yè)扶貧”,通過京信“云農網”B2B平臺,銷售貧困戶的農產品,并優(yōu)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(yè)崗位。“他有電商基礎知識,合作社離家也近,這份工作很合適他。”劉青峰介紹,合作社根據(jù)貧困戶自身的情況為其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,并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,讓不少貧困勞動者實現(xiàn)家門口就業(yè)的愿望。同時,針對各村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大學生、貧困戶等群體,合作社定期開展電商培訓活動,帶動貧困戶走“網上致富”之路。
“這兩年,桃果的名氣越來越大,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甜蜜了。”說起“京信紅”冰桃,劉青峰喜笑顏開。此外,針對部分貧困戶無建設啟動資金的情況,合作社為部分貧困戶爭取到了“政企銀”小額扶貧貸款,為農戶解決了后顧之憂。目前,合作社在全縣11個鎮(zhèn)街設立為農服務中心13處,社員已經發(fā)展到2.6萬余戶、近10萬人,推廣桃樹4000余畝,不少村民得以摘掉“窮帽子”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